来源: 时间: 2016-03-16 10:09:10 关键词:
她,艺盟优质学霸一枚,艺盟男神冬冬老师的得意门生; 她,收到世界顶级皇家艺术学院的2个专业面试通知; 她,本科设计背景,却有一颗学纯艺术的心,转专业申请皇艺的当代艺术实践; 她,英语能力突出,选择到伦敦面试,为了能更好的展示作品给面试官; 她,凭借优秀的作品和面试前的充分准备,面试第二天就收到了皇艺的录取通知! 她就是龚溢绯同学,刚刚获得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的当代艺术实践专业研究生录取通知书!从伦敦面试归来,第一时间就为小伙伴们无私分享了皇艺申请和面试的经历及宝贵经验,绝对是不可不读的真经宝典!
1、获得皇家艺术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你对此有何感想?
前一天我还在伦敦面试,第二天就收到了offer,一切都来得太快。因此冬冬老师起初通知我有offer了的时候,我竟然没有想象中的欢呼雀跃,过了几个小时才反应过来,自己已经可以去一直以来梦想中的世界第一的艺术设计学院读书了,一切的付出都有了回报,这才真正兴奋起来。我本身是设计背景,在做作品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其实有一颗学纯艺术的心。也是冬冬帮我选到了Contemporary Art Practice这个专业,并且鼓励我去试试。刚开始我也是怀疑自己究竟能不能办到,但收到offer以后,真的庆幸自己没有放弃,或许人总不能很好的了解自己,所以需要拥有那双慧眼的人,还好一直有冬冬鼓励我。非常感谢他。
2、你参加了艺盟的作品集辅导,有哪些收获?
回想这做作品集的半年,我觉得特别幸福,可以真正做自己喜欢的东西,去尝试一切的新鲜的事物,发现更广阔的世界,去挑战自己的极限。我很享受那样一点一点的研究推敲,然后看到作品有了骨骼,有了生命,慢慢成型。我觉得这里坚持的以调研为基础做作品,就像与一个有生命的生物在交流,我引领着它,它也引领着我。现在再看看自己刚来艺盟时候选的课题以及最初作品的构想,才发现这半年自己真的成长了很多。我觉得在这里不光是学会了如何做调研,如何理解其他艺术家的作品并发展自己的作品,更是去发现世界上不同事物间奇妙联系的过程,让我感受到世界上没有什么做不到的事情,也让我感受到世界上有太多的可能性等我去探索。这样的收获不仅仅是能力上的,更多的是思想上的,这才是最重要的。每次与冬冬和Sean讨论,都能让我发现自己思维上的局限以及知识上的匮乏,这刺激着我不断去深入去学习。没有他们,我真的不敢相信自己能做出这样一份超出我预期的作品集。
3、这些作品里哪个作品是你最满意的?
我最喜欢的作品也是耗费了我最多精力的作品,我叫他Invisible Recorder。整个作品分为两部分,围绕“数据”这个关键词,探讨了人类在这个数据时代的生存境况。这个作品,从想法产生到最终完成,大概耗时5个月,期间我查阅了大量有关文学、历史、数据、影像、心理学和艺术相关的资料,不断整理自己的思路,反复修改成品的呈现,最终的结果还是令我比较惊喜的。它是摄影、移动影像、装置、声音艺术以及印刷品的综合体,扩展了我对“数据”这一概念的认知,也让我感受到自己无限的可能性。
作品的第一部分叫做The storytellers,我通过实验发现了数据的组合在产生和传递信息中的局限性,便以此为出发点做了一个叙事的装置,通过声音与影像的冲突,呈现出数据的局限。这一部分还包含一组报纸,解释相同的数据是如何通过分析机制被呈现为完全不同的故事。
第二部分叫做A Brand New Life.在这一部分,我关注于数据的修改与历史的关系,通过借喻的手法探讨了数据对于个人形象的呈现,反思个人标签与自我呈现是否真如人们想的那样重要。展示结合了用电脑主版与骰子制作的Data Table装置与象征修改数据的静态影像。
4、面试官给了你哪些建议,接下来你的计划是什么?
我在去年9月份的时候就已经考完了雅思达到了RCA的要求,所以英语没有花很大力气,也没太耽误作品集的制作。也是因为英语还不错,虽然面试可以skype,我也决定要当面去伦敦面试,可以更好的展示我的作品,也能带去实物给面试官参考。
去伦敦面试的一切都还算是顺利,当然这是建立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之上的。我申请了RCA的两个专业,一个Contemporary Art Practice: MovingImage 还有一个Visual Communication: ExperimentalCommunication。两个专业的面试时间只相隔三天,所以一趟伦敦之行便解决了。
第一场Fine Art的面试,我还是有些紧张,毕竟一切都是未知数。那次也是我第一次去Battersea校区。面试前,我坐在椅子上,手里抱着Research Book等面试官,等到我自己都要不紧张了,面试官才匆匆而来。接下来的面试,大部分问题比较模糊,也有比较有深度的作品细节问题,但稍微思索,我还都可以顺利回答。能看着喜欢的艺术家在自己面前耐心微笑地听自己阐释作品,我倒是觉得幸福得不行。最后面试官推荐White Chapel有关数据展览,说我会喜欢。于是用在伦敦的最后一天去了White Chapel,果然满载惊喜和灵感而归。
面试完第一场,天也变晴朗了。
面试完第二天,就收到了offer,可谓又惊又喜,对第二场Visual Communication的面试更加放松自如了。自信地轻松上阵,和导师聊的很开心,一切都顺风顺水地结束。
在我前面面试的是个意大利女孩,等她出来的时间,柳青学姐给拍了张照,也算是留念了。
5、皇艺的老师很严格,有这方面有心理准备吗?对未来在皇艺的学习有哪些憧憬?
我喜欢严格的老师。在跟RCA老师聊天的时候,我发现他们能非常精准的思考到我遗漏的点,提出很多让人耳目一新的建议,这令我非常喜欢。实际上在面试过程中,也有提到有关作品批评的问题。我非常希望能在导师和同学的审视和批判中前进的。当局者迷,局外人往往能提出有效的建议,与其惧怕,不如把这当作珍贵的礼物呢。
我希望能在这边尝试更多的媒介,做实验性的作品。发现自己的可能性,更好的把理论和作品相结合。
6、对以后申请同专业的同学有哪些建议?
我觉得重要的是要有自我学习和向周围人学习的能力,要细细的考虑老师给出的建议,认真研究艺术家的作品。世界上没有轻松的事,做出一份好的作品集是非常辛苦的一件事情,无论是心理上的还是生理上的,都是对自己的一种挑战。可当你完成了了一件又一件你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你才会发现自己能做的还有很多。所以永远都不要说我做不了。
平时最好能多读一些书,不要仅仅局限在艺术或者设计方面,那些看似与专业不相干的知识往往是发展作品的基础。在调研时候,涉及到自己不了解的领域,可以多问问学习相关领域的朋友,找到突破口再深入调研,比自己埋头苦干有效的多。当然,也要多了解艺术家,多看作品,看展览,一切都是慢慢积累的。研究艺术家的时候,尽量更多的关注理论和思路,不要只快速读图。
一定要学好英语,想申请RCA的学生,有条件最好去当面面试。因为我是当面去面试的,所以特别有感触,当面面试在效果上要比skype好很多,我带去的Research Book也为我的讲解加分不少。很多人只专注于作品集,忽略了英语,其实是有些不周的。希望大家平时就多注意练口语,不管什么时候都用得上。